01.我从未想过,作为一名拥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,有一天会在自己孩子教育问题上束手无策。我的儿子14岁,初二金惠配资,就读于重点班,有轻微阿斯伯格特质,是个高敏感的孩子。从去年春天开始,他开始出现头晕、恶心等躯体化症状,他开始频繁请假,后来完全拒绝去学校。在家里,他情绪波动极大,不知道哪一句话就会刺激到他大发脾气,学习更不能提,整天沉浸在平板世界里。更让我心痛的是金惠配资,我试过讲道理、定规矩、鞭策鼓励。但每次尝试都让情况更糟。作为母亲,我心如刀绞;作为老师,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羞愧。
02.四月份,我们毅然寻求了专业帮助。在果壳心理专家老师的指导下,我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背后更深层的原因。首先,我的高中教师身份成了双刃剑。我比普通家长更清楚教育竞争的残酷,这种焦虑无形中传递给了本就敏感的孩子。在首次沟通时专家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:"您是否发现,您对待孩子的方式,和您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很像?"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:我正在重复我母亲的教育模式。我一直在打压、否定中长大,虽然我曾经痛恨这种方式,却在不知不觉中复制了它。我以为自己在"教育"孩子,实际上只是在重复熟悉的模式。更可怕的是,我习惯的这种“指出问题-提出要求-鞭策前进”的模式,对高敏感孩子几乎是毁灭性的。阿斯伯格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敏感和脆弱,采用打压式教育会让他们本就容易受挫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,他们无法理解这种“教训”背后的意图,只会感到被全盘否定,从而引发强烈的焦虑或彻底封闭自己。儿子需要的是理解和接纳,而不是纠正和教育。
03.变化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场静水流深的蜕变。它始于我自身角色的彻底转变,继而像春风化雨般,滋养了孩子本已干涸的心田。这个过程,真的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。她没有讲空泛的理论,而是用我能理解的方式,一步步带我走出困惑。每一次我遇到瓶颈金惠配资,她总能给出在我能力范围内“垫垫脚就能够到”的建议。我不仅听懂了,更知道该怎么去做。老师思路也很清晰,这三个月我们家庭的转变路径大概如下:第一阶段:重建信任基础我开始学习放下教师身份,回归母亲角色。不再盯着学习问题,而是每天发现儿子的闪光点:"衣服晾得真整齐"、"这道菜做得不错"。渐渐地,我们的对话不再只有学习,他开始教我玩他擅长的游戏,甚至调侃说:"妈妈,你也有不懂的时候啊。第二阶段:深入情感连接儿子开始向我敞开心扉,说出对学业的恐惧:"妈妈,我害怕生物地理考不好。"更让我心痛的是,他终于说出了深藏已久的不安——几年前父亲的一次过激行为给他带来的恐惧。这时我才明白,他反复要求安装铁门、反锁房门的行为背后,是深深的安全感缺失。第三阶段:自主能力复苏变化开始显现:作息恢复正常,自主制定学习计划,甚至主动提出:"妈妈,我想试试参加期末考试。"最让我欣慰的是,他学会了情绪自我调节,能够专注学习45分钟且效率很高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对于高敏感特质的孩子,心理安全比学业成绩更重要。他们不缺能力,缺的是使用能力而不会自我攻击的心理环境。我学会了接住情绪而不是纠正行为。无条件的支持让他感受到了安全。我把亲子关系放在学业成绩之前。当我们不再为学习较劲时,儿子反而开始自主规划学习。我学会了尊重孩子的节奏。不给恢复设时间表,反而让改变自然发生。
04.如今,儿子已经回到了校园。虽然偶尔还有波动,但整体向好。我们的关系也从对抗变成了合作。我打破了自己原生家庭的轮回,而他打破了自己内心的困局。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:作为教育工作者金惠配资,我们更需要先受教育;作为父母,我们更需要先成长自己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。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困境,我想告诉你:不要失去希望,只要找对方法,改变一定会发生。
展开剩余33%01.我从未想过,作为一名拥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,有一天会在自己孩子教育问题上束手无策。我的儿子14岁,初二,就读于重点班,有轻微阿斯伯格特质,是个高敏感的孩子。从去年春天开始,他开始出现头晕、恶心等躯体化症状,他开始频繁请假,后来完全拒绝去学校。在家里,他情绪波动极大,不知道哪一句话就会刺激到他大发脾气,学习更不能提,整天沉浸在平板世界里。更让我心痛的是,我试过讲道理、定规矩、鞭策鼓励。但每次尝试都让情况更糟。作为母亲,我心如刀绞;作为老师,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羞愧。
02.四月份,我们毅然寻求了专业帮助。在果壳心理专家老师的指导下,我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背后更深层的原因。首先,我的高中教师身份成了双刃剑。我比普通家长更清楚教育竞争的残酷,这种焦虑无形中传递给了本就敏感的孩子。在首次沟通时专家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:"您是否发现,您对待孩子的方式,和您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很像?"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:我正在重复我母亲的教育模式。我一直在打压、否定中长大,虽然我曾经痛恨这种方式,却在不知不觉中复制了它。我以为自己在"教育"孩子,实际上只是在重复熟悉的模式。更可怕的是,我习惯的这种“指出问题-提出要求-鞭策前进”的模式,对高敏感孩子几乎是毁灭性的。阿斯伯格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敏感和脆弱,采用打压式教育会让他们本就容易受挫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,他们无法理解这种“教训”背后的意图,只会感到被全盘否定,从而引发强烈的焦虑或彻底封闭自己。儿子需要的是理解和接纳,而不是纠正和教育。
03.变化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场静水流深的蜕变。它始于我自身角色的彻底转变,继而像春风化雨般,滋养了孩子本已干涸的心田。这个过程,真的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。她没有讲空泛的理论,而是用我能理解的方式,一步步带我走出困惑。每一次我遇到瓶颈,她总能给出在我能力范围内“垫垫脚就能够到”的建议。我不仅听懂了,更知道该怎么去做。老师思路也很清晰,这三个月我们家庭的转变路径大概如下:第一阶段:重建信任基础我开始学习放下教师身份,回归母亲角色。不再盯着学习问题,而是每天发现儿子的闪光点:"衣服晾得真整齐"、"这道菜做得不错"。渐渐地,我们的对话不再只有学习,他开始教我玩他擅长的游戏,甚至调侃说:"妈妈,你也有不懂的时候啊。第二阶段:深入情感连接儿子开始向我敞开心扉,说出对学业的恐惧:"妈妈,我害怕生物地理考不好。"更让我心痛的是,他终于说出了深藏已久的不安——几年前父亲的一次过激行为给他带来的恐惧。这时我才明白,他反复要求安装铁门、反锁房门的行为背后,是深深的安全感缺失。第三阶段:自主能力复苏变化开始显现:作息恢复正常,自主制定学习计划,甚至主动提出:"妈妈,我想试试参加期末考试。"最让我欣慰的是,他学会了情绪自我调节,能够专注学习45分钟且效率很高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对于高敏感特质的孩子,心理安全比学业成绩更重要。他们不缺能力,缺的是使用能力而不会自我攻击的心理环境。我学会了接住情绪而不是纠正行为。无条件的支持让他感受到了安全。我把亲子关系放在学业成绩之前。当我们不再为学习较劲时,儿子反而开始自主规划学习。我学会了尊重孩子的节奏。不给恢复设时间表,反而让改变自然发生。
04.如今,儿子已经回到了校园。虽然偶尔还有波动,但整体向好。我们的关系也从对抗变成了合作。我打破了自己原生家庭的轮回,而他打破了自己内心的困局。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: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们更需要先受教育;作为父母,我们更需要先成长自己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。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困境,我想告诉你:不要失去希望,只要找对方法,改变一定会发生。
发布于:江苏省佳成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